你不會魯一輩子

April 27, 2015

cover

被甩失戀、考試落榜、被炒失業⋯⋯ 遭逢挫折時,我們常自認為是魯蛇,並且覺得這輩子就只能繼續這樣下去了。但是回頭來看,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都經歷了大大小小的轉變,才成為此時此刻的自己,而這個改變的歷程,怎麼會就在這個時候結束了呢?

對於衡量自我,我們常將當下視為一個分水嶺,雖然認同自己在過去改變許多,卻又同時低估今後改變的幅度。我們總是產生錯覺,認定現在的自己,是在已經歷經滄桑之後,定型成為那個不再改變的人。

我們回憶青少年時期,並且想起當時的甜蜜和苦澀,但我們沒了解到的是未來我們也將以同樣的方式回憶現在的自己。每個階段我們都以為自己已經嘗盡人生百態,到達改變的終點,而每個階段我們都錯了 — Dan Gilbert

心理學家稱這個現象為「歷史終結錯覺(End of History Illusion)」,描述人們低估自己未來改變程度的情況。哈佛大學的 Jordi Quoidbach、Daniel Gilbert 和維吉尼亞大學的 Timothy Wilson 在 2013 年一月時於 Science 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檢視超過一萬九千名從 18 歲到 68 歲不等的男女,記錄他們的個性、價值觀和個人偏好,並且將受試者分組,報告自己十年前的狀況、現在的狀況以及預測十年後的狀況,並且交互比對年長受試者對過去的報告以及年輕受試者對未來的預測。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在三個項目上都低估未來改變的程度,從喜愛的音樂、食物到興趣以及交友狀況,所有年齡的受試者都不斷產生歷史終結錯覺。

歷史終結錯覺在各方面影響我們,甚至是在金錢上,當受試者被問到在十年後,願意花多少去看當下自己最愛的樂團的演唱會時,研究者得到的平均是 129 美元,但當被問到現在願意花多少錢去看十年前自己最愛的樂團的演唱會時,得到的結果卻只有約 80 美元。

相信自己已經達到人生進展的最高峰讓我們感覺很棒 — Jordi Quoidbach

但為什麼我們會發生歷史終結錯覺?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比較好,當我們相信當下的價值觀是正確的或個性是受到喜愛的,我們較不會期望自己會改變;我們也傾向於以為我們非常了解自己,而預測未來的改變將會違反自己當下的認知。歷史終結錯覺讓我們感覺更穩定,更有安全感,從而讓我們感到滿足。

另外,Quoidbach 也提供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他認為,人們可能混淆了想像未來的難度以及實際上未來改變的可能。回憶是一個重新建構經歷的過程,只需要提取已經儲存的記憶,相較之下想像未來較為困難,因為它必須主動建構對自身的想像,因此人們在預測未來的過程中,時常因為從已知的現實衍伸發展較為容易,導致對未來的想像較貼近於現在的情況,而低估了未來可能改變的程度。

歷史似乎總是在今天終結

我們常常產生歷史終結錯覺,但就算心灰意冷,遭遇困難時覺得未來沒有希望了,記住!你已經改變了非常多,沒有理由你不會再繼續改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