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清楚記得,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國中一年級的暑假,媽媽帶著我到信義誠品逛街,第一次來到這麼大的書店的我,隨手拿起一本書翻翻,剛好就選中了這本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而那時的我完全不知道,這本書將會在之後對我的人生產生多大影響。
對於一個十三歲的兒童來說,人生和世界其實再簡單也不過了,尚未接觸到社會的現實,也從沒想過對夢想的追求。而這本書主角丹・米爾曼的背景卻是在正值社會歷練,以及在追夢道路上的掙扎,想當然爾,我完全不解丹的掙扎與迷惑;但是在迷惘的道路上丹碰到了一個改變他人生的人——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打開了丹的雙眼,挑戰他所認知的現實,並且指引他探尋的方向。閱讀這本書,讓年幼懵懂的我開始思考,思考著自身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書中一段蘇格拉底反覆地問丹:「你現在在做什麼?」而丹啞口無言,我也時常問自己這個問題,但我也不斷啞口無言;從這本書中我開始產生了許多疑問,大多的問題都沒有解答,但這些問題卻也開啟了我的雙眼,不再只是像機器般不去思考的生活,重複著每天規律固定的節奏,我開始仔細細查自己人生的動作,並且自我挑戰價值觀與意識形態,隨著時間過去,這些思考都直接地對我之後的想法造成直接的影響,但我也漸漸淡忘了原來就是因為這本書,才展開了我的心靈旅程。
多年之後,再次翻開這本書,我依稀記得片段的故事,但是重新再次閱讀給了我更大的衝擊。大學是學生時代的終點,十八歲的生活,和五年前大大不同,現在的生活已經變得複雜許多,課業、打工、交友和社團等等的事情讓人忙得不可開交,每天的時間都被榨的一乾二淨,任何醒著的時刻都繁忙於各項事務,好似自己做了非常多有意義的事情,認為一切的時間投資都是對於自我的加值,而沈靜心靈、與自我對話的時間也就減少了。再次閱讀這本書,給我的是重新審視檢驗現在生活的機會,我再次藉由閱讀的時間詢問自己問題,「我到底想要什麼?」「我現在在做什麼?」「我打算做什麼?」這些疑問常常可以很輕鬆乾脆的草率回答,但是如果剝開層層包裝,來到問題的最核心,這時候一個人才能看到真正澄澈無暇的問題本質,並且用最真摯誠實的心,去一一回答、探索與考究。再次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的生活已經產生改變,我不再把時間通通塞滿,不再帶著想要接受一切呈現給我的挑戰的心態,開始抽絲剝繭,深思自己真正想要的,以及要如何去做。
這本書,兩次看我都接收到巨力衝擊,不同的時空背景下的感知和體驗也都會不同,而我相信未來有一天我也還是會再次翻開這本書,並且再次受到啟發。